脂肪填充唇部是一种通过自体脂肪移植来丰唇的医美方法,其效果和特点如下:
效果表现1. 自然柔软
脂肪来源于自身(常取自腹部、大腿等部位),填充后触感真实,无假体异物感,形态自然。
2. 持久性较好
存活后的脂肪可长期存在,但初期会有部分吸收(约3050%),可能需要12次补充填充以达到理想效果。
3. 适度饱满
适合追求柔和丰润效果的人群,不适合想要极端饱满或夸张唇形的人。
优点安全性高:自体组织无排异反应。
双重收益:抽脂部位可局部塑形。
无人工痕迹:无假体移位或透光问题。
缺点与风险
吸收率不确定:脂肪存活率因人而异,可能需要多次手术。
恢复期较长:术后12周可能有肿胀、淤青,完全稳定需13个月。
轻微不对称:脂肪分布不均可能需调整。
感染/结节风险: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感染或硬结(选择经验医生可降低风险)。
适合人群唇部过薄、干瘪,希望自然增厚。
不接受玻尿酸等外来填充物。
能接受恢复期及可能的二次填充。
术后注意事项
避免按压或热敷嘴唇,防止脂肪吸收过快。
短期内忌辛辣、剧烈运动。
遵循医生指导,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对比其他丰唇方式
玻尿酸:效果立竿见影,但维持612个月需重复注射。
手术植入物(如人工真皮):永久性但异物感明显,风险较高。
:脂肪填充唇部适合追求自然长效的人群,但需权衡恢复期和吸收率。务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及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术前充分沟通预期效果。
“腔隙”在医学和解剖学中通常指微小的空隙或腔室,具体含义取决于上下文。以下是不同领域中常见的解释:
1. 神经解剖学:腔隙性脑梗死(腔梗)
部位:大脑深部的微小穿支动脉供血区(如基底节、丘脑、脑桥等)。
特点:直径通常<1.5厘米,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导致的小缺血灶。
症状:可能无症状,或表现为轻微运动/感觉障碍(如纯运动性轻偏瘫)。
2. 组织学/细胞生物学
细胞间腔隙:细胞之间的微小间隙,用于物质交换。
血管周间隙(VirchowRobin间隙):围绕脑内小血管的潜在腔隙,与脑脊液循环相关。
3. 其他医学领域
骨骼:骨小梁间的微小空隙(如骨髓腔)。
病理学:病变后遗留的小空洞(如结核愈合后的肺腔隙)。
神经科常见:若提到“腔隙”,通常指腔梗或血管周围间隙。
需结合症状/检查:影像学(如头颅MRI)可明确具体位置和性质。
如有具体症状或检查报告,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得精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