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替佐米(Bortezomib,商品名万珂/Velcade)是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
一线治疗:常用于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尤其与来那度胺、地塞米松等药物联合(如VRd方案)。
复发/难治性病例:对复发或对其他治疗耐药的患者仍有效。
2.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
适用于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通常与其他化疗药物(如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等)联用。
作用机制硼替佐米通过抑制蛋白酶体(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关键结构),导致异常蛋白积累,进而诱导癌细胞凋亡,尤其对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如骨髓瘤细胞)效果显著。
注意事项常见副作用:周围神经病变、血小板减少、疲劳、胃肠道反应等。
给药方式:通常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输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其他探索性用途
在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淀粉样变性等疾病中也有研究,但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如有具体病情或用药疑问,建议咨询血液科或肿瘤科医生。
以下是关于硼替佐米(Bortezomib)注射部位的详细图解说明及注意事项,供您参考:
硼替佐米注射部位图解要点
1. 常用注射方式
皮下注射(最常用):推荐部位为腹部、大腿或上臂的皮下脂肪组织。
静脉注射(较少用):需由医护人员通过静脉通路给药。
2. 皮下注射部位图示
![硼替佐米注射部位示意图]()
(注:实际使用时请参考正规医学教材或药品说明书中的图示)
腹部:避开脐周5厘米,选择脂肪较厚的区域。
大腿:前外侧中段,避开关节和血管。
上臂:三角肌下缘外侧,需他人协助注射。
3. 轮换注射部位
每次注射需更换部位,避免同一部位重复注射(如左右侧交替),以减少局部反应(如红肿、硬结)。
注意事项
禁忌部位:
避免在红肿、硬结、疤痕或皮肤薄弱的部位注射。
静脉注射时需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外渗。
操作规范:
皮下注射角度:45°~90°(根据脂肪厚度调整)。
注射前检查药液是否澄清,避免振摇产生泡沫。
不良反应处理:
常见局部反应:冷敷可缓解疼痛或肿胀;若出现严重溃疡或坏死,需就医。
重要提醒
硼替佐米为抗肿瘤药物,需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使用。
具体注射方法请以药品说明书或医生指导为准,本文仅为科普参考。
如需进一步帮助,建议咨询主治医师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