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皮秒”激光属于超短脉冲激光,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
1. 飞秒激光(Femtosecond Laser)
脉冲宽度:1飞秒(fs)= 10?1?秒(百万分之一纳秒)。
特点:极短的脉冲时间,几乎不产生热效应,通过光机械效应(如光剥离或等离子体形成)精确切割或分解材料。
应用:近视矫正手术(如全飞秒SMILE)、精密加工、生物医学研究等。
2. 皮秒激光(Picosecond Laser)
脉冲宽度:1皮秒(ps)= 10?12秒(千分之一纳秒)。
特点:短于传统纳秒激光,但长于飞秒激光,能有效击碎色素颗粒(如纹身、色素斑),同时减少热损伤。
应用:皮肤美容(祛斑、洗纹身)、工业材料加工。
关键区别:
时间尺度:飞秒(10?1?秒)比皮秒(10?12秒)更短,作用更精准。
作用机制:飞秒激光依赖非线性吸收,皮秒激光介于光机械与光热效应之间。
常见名称:
“飞皮秒”可能是商业术语,实际需根据设备参数判断属于飞秒还是皮秒激光。
注意事项:
若设备同时具备两种脉冲模式(如切换飞秒/皮秒),则属于混合型超短脉冲激光。
具体类型需以激光器的技术参数(如波长、脉冲宽度)为准。
建议查阅设备说明书或咨询厂商以确认具体类型。
“飞皮秒”通常是指皮秒激光(Picosecond Laser)技术中的一种,尤其是搭载飞秒级脉冲的皮秒设备(如PicoSure、PicoWay等)。这类激光因其超短脉冲(皮秒级,即万亿分之一秒)而能更精准、高效地解决多种皮肤问题,主要针对以下方面:
1. 色素性问题
各类色斑:
雀斑、晒斑、老年斑:爆破黑色素颗粒,改善表皮色素沉淀。
黄褐斑:温和模式可辅助淡化(需谨慎操作,避免反黑)。
太田痣、褐青色痣:针对真皮层色素,分次治疗效果显著。
纹身清除:
短脉冲能更彻底击碎墨水颗粒(尤其对蓝、绿、黑等彩色纹身效果佳)。
2. 皮肤质地与年轻化
毛孔粗大、细纹:
通过刺激胶原蛋白重组,改善皮肤粗糙度和弹性。
痘坑、疤痕:
配合聚焦透镜可促进疤痕组织修复(需多次治疗)。
3. 炎症后色素沉着(PIH)
加速代谢痤疮、外伤后的黑褐色痘印或色沉。
4. 其他应用
美白提亮:抑制黑色素生成,实现“超皮秒嫩肤”效果。
良性色素病变:如咖啡斑、雀斑样痣等。
技术优势
更高效:皮秒级脉冲瞬间粉碎色素,减少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
恢复快:术后红肿、结痂概率低于传统纳秒激光。
多功能性:部分设备配有不同波长(532nm/755nm/1064nm等),可分层治疗。
注意事项
需专业操作:参数设置不当可能引发反黑或无效。
疗程性:多数问题需36次治疗,间隔48周。
术后护理:严格防晒+保湿,避免色沉复发。
建议根据具体皮肤问题咨询专业医师,选择适配的设备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