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断层”技术是一种结合了脂肪移植和精细分层处理的整形外科技术,主要用于面部或身体部位的填充与塑形。以下是该技术的核心要点解析:
1. 技术原理
自体脂肪来源:从患者自身(如腹部、大腿等脂肪堆积部位)抽取脂肪,经过纯化处理后用于移植。
断层处理:将脂肪组织通过物理或机械方法分离成不同层次的微粒(类似“分层切割”),确保脂肪颗粒更细小、均匀,便于精准注射。
2. 技术优势
提高存活率:小颗粒脂肪更易建立血供,减少吸收率(传统脂肪移植吸收率约3050%,断层技术可能降低至2030%)。
自然效果:分层填充可模拟自然组织分布(如面部深层骨膜层、浅层皮下层),避免结节或凹凸不平。
减少并发症:降低脂肪坏死、钙化等风险。
3. 应用场景
面部年轻化:填充太阳穴、泪沟、苹果肌等,改善凹陷。
轮廓塑形:隆鼻、隆下巴、丰唇等。
身体塑形:乳房重建、臀部丰盈、手部年轻化等。
4. 操作流程
1. 脂肪抽取:通过微创吸脂获取脂肪。
2. 纯化处理:去除油脂、纤维组织,保留完整脂肪细胞。
3. 断层分离:使用专用器械(如离心机、滤网)将脂肪分层为不同粒径。
4. 分层注射:按需将不同层次的脂肪注入目标区域(如深层支撑、浅层修饰)。
5. 注意事项
个体差异:脂肪存活率因人而异,可能需要多次手术。
医生技术: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避免过度填充或不对称。
恢复期:术后可能有肿胀、淤青,完全稳定需36个月。
6. 相关技术延伸
纳米脂肪(Nanofat):进一步乳化脂肪成更小颗粒,用于皮肤细纹改善。
SVFgel(脂肪胶):浓缩提取脂肪中的干细胞和胶原,适合精细部位。
若您考虑该技术,建议咨询专业整形外科医生,评估适应症及个性化方案。
自体脂肪的处理技术在整形外科和医学美容领域中非常关键,直接影响脂肪存活率和移植效果。以下是常见的处理技术分类及特点:
1. 脂肪采集技术
传统负压抽吸(Manual Liposuction)
使用低负压(通常为700mmHg)结合钝头吸脂针,减少对脂肪细胞的机械损伤,保留更多完整脂肪细胞。
水动力辅助(Waterjet Assisted, 如BodyJet)
通过扇形水流分离脂肪组织,创伤更小,但需注意冲洗液可能稀释脂肪浓度。
振动辅助(如VASER超声吸脂)
超声波乳化脂肪后再抽取,适合纤维组织较多的部位(如背部),但需控制能量避免热损伤。
2. 脂肪纯化技术
静置沉淀法(Gravity Sedimentation)
脂肪混合物自然分层,上层油脂与下层液体弃用,保留中层脂肪。操作简单但耗时长(约1530分钟)。
离心法(Centrifugation)
常用转速为 rpm,离心23分钟。高速离心可能损伤细胞,目前倾向低速(如1200 rpm)以平衡纯化与存活率。
过滤法(如Mesh或纱布过滤)
通过孔径μm的滤网去除杂质,操作快速但可能残留纤维组织。
胶体分离(如Coleman技术)
结合离心与轻柔处理,被视为“金标准”,但技术要求较高。
3. 脂肪活化/增强技术
SVF(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提取
通过酶消化(如胶原酶)或机械法获取脂肪中的干细胞和生长因子,可与脂肪混合移植提高存活率。
PRP(富血小板血浆)添加
将患者自身PRP与脂肪混合,利用生长因子(如PDGF、VEGF)促进血管化。
脂肪干细胞辅助(ADSCs)
体外扩增脂肪干细胞后回输,适合大面积填充或复杂修复(如放射性损伤)。
4. 脂肪注射技术
多层次微量注射(Microdroplet Technique)
使用钝针(如1mm口径)分多层次、多点注射,每点脂肪量≤0.1ml,确保血供渗透。
结构性脂肪移植(Structural Fat Grafting)
强调脂肪在受区的支撑力,常用于面部轮廓重塑(如颧弓、下巴)。
逆向注射(Retrograde Injection)
边退针边注射,减少局部堆积压力。
5. 特殊处理技术
脂肪冷冻保存(Cryopreservation)
添加冷冻保护剂(如甘油)后存于196℃液氮,解冻后存活率约6070%,适合二次手术。
脂肪微粒化(Nanofat/Granular Fat)
机械乳化脂肪至微粒状态(纳米脂肪)或更小(SVFgel),用于改善肤质或细纹。
技术选择考量因素
存活率:离心法存活率约5070%,SVF辅助可提升至80%。
操作效率:静置法适合小剂量,离心适合大规模移植。
临床需求:面部精细填充需更高纯度,乳房填充需考虑支撑性。
不同技术常组合使用(如离心+SVF),需根据医生经验、设备条件及患者个体化需求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