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形外科的局部麻醉手术中,为增强麻醉效果、延长作用时间或减少局麻药用量,常将局麻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下是常见的辅助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1. 肾上腺素(Epinephrine)
作用:
收缩局部血管,减缓局麻药吸收,延长麻醉时间(约50%~100%)。
减少术中出血,改善术野清晰度。
常用浓度:1:20万~1:40万(如利多卡因+肾上腺素)。
禁忌:避免用于末梢部位(如手指、足趾、阴茎、鼻尖等),以防缺血坏死。
2. 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
作用:
碱化局麻药(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加速起效时间并减轻注射痛。
比例:通常按1:10(1ml 8.4%碳酸氢钠 + 10ml局麻药)。
3. 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舒芬太尼)
作用:
通过外周μ受体增强镇痛效果,尤其适用于神经阻滞。
需注意低剂量使用,避免全身副作用(如呼吸抑制)。
4.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曲安奈德)
作用:
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延长镇痛时间(可能通过抑制神经炎性反应)。
争议: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组织愈合,需谨慎。
5. 可乐定(Clonidine)
作用:
α?受体激动剂,延长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尤其布比卡因)。
适用于区域阻滞,但可能引起低血压或镇静。
6. 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
作用:
分解组织中的透明质酸,促进局麻药扩散(适用于大范围浸润麻醉)。
可能轻微增加吸收速度,需注意总剂量。
禁忌证:肾上腺素禁用于高血压、心律失常患者;可乐定慎用于低血压者。
个体化用药:根据手术部位、时长及患者情况调整配方(如面部整形常用利多卡因+肾上腺素)。
安全性:严格计算局麻药总量(如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时最大剂量≤7mg/kg)。
联合用药需在麻醉医师指导下进行,平衡效果与风险。
“局麻加强化”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策略,结合了局部麻醉和强化麻醉(镇静镇痛)的优势,适用于需要患者配合或减轻术中紧张、疼痛的短小手术或操作。以下是详细解析:
1. 概念解析
局部麻醉(局麻):通过药物(如利多卡因、罗哌卡因)阻断手术区域神经传导,使特定部位暂时失去痛觉,患者保持清醒。
强化麻醉(镇静/镇痛):通过静脉药物(如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等)提供镇静、抗焦虑或镇痛效果,增强患者舒适度。
联合应用:局麻保证手术区域无痛,强化药物缓解紧张情绪及可能的牵拉不适,形成“无痛+镇静”的组合。
2. 适用场景
短小手术:如体表肿块切除、缝合、穿刺活检、关节复位等。
紧张/疼痛敏感患者:无法耐受单纯局麻的焦虑或疼痛者。
特殊操作:胃肠镜(联合表面麻醉)、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等。
3. 优势
安全性高:比全身麻醉风险低,尤其适合高龄或合并症患者。
恢复快:术后无需长时间苏醒,可早期离院。
成本较低:无需复杂麻醉设备。
4. 实施方式
局麻:术区浸润、神经阻滞等。
强化:轻度镇静:咪达唑仑(抗焦虑)、芬太尼(镇痛)。
中度镇静:丙泊酚(短暂意识消失),需监测生命体征。
5. 注意事项
严格评估禁忌证:如药物过敏、严重心肺疾病。
监测必备:血氧、血压、心率(尤其使用丙泊酚时)。
术后管理:警惕呼吸抑制,需完全清醒后离院。
6. 与其他麻醉对比
单纯局麻:患者可能因紧张或牵拉痛体验差。
全麻:适用于大手术,但风险及费用较高。
“局麻加强化”是一种灵活、安全的麻醉方案,需由麻醉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需求个体化调整药物组合。其核心目标是提升舒适度,同时最大限度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