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深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在医学美容和整形外科领域的应用,尤其是通过脂肪移植技术实现填充、塑形、修复及组织再生等效果。以下是其主要作用的详细分析:
1. 填充与塑形
丰盈凹陷部位:深层脂肪移植常用于填充面部(如太阳穴、脸颊、鼻唇沟)、乳房、臀部等,改善因衰老、消瘦或先天缺陷导致的容积缺失,打造自然饱满的效果。
身体塑形:例如丰胸(自体脂肪隆胸)、丰臀(巴西提臀术),利用深层脂肪移植实现曲线优化,避免假体的异物感。
2. 组织修复与重建
创伤或术后修复:用于修复因手术(如肿瘤切除)、外伤或先天畸形导致的软组织缺损,恢复局部正常形态。
瘢痕软化:脂肪中的干细胞可能改善瘢痕粘连,促进柔韧度。
3. 年轻化与皮肤改善
改善肤质:脂肪中的干细胞和生长因子可刺激胶原新生,增强皮肤弹性,减少细纹,尤其适用于面部年轻化。
黑眼圈治疗:眼下脂肪移植可改善血管型或凹陷型黑眼圈。
4. 脂肪来源的生物学优势
生物相容性:自体脂肪无排异反应,安全性高。
存活后的长效性:移植后稳定存活的脂肪可长期维持效果(通常存活率3070%,依赖医生技术和个体差异)。
5. 潜在的再生医学应用
干细胞作用:脂肪中含丰富的间充质干细胞(ADSCs),可能促进血管生成、抑制炎症,辅助治疗关节损伤、糖尿病足等疾病(仍处研究阶段)。
吸收率问题:部分脂肪会被吸收,可能需多次手术。
技术依赖性:存活率与提取、纯化、注射技术密切相关,需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
风险控制:需避免不当注射导致的结节、钙化或血管栓塞(如面部注射需避开血管)。
综上,自体脂肪深层移植在美容和修复领域作用显著,但需根据个人需求及专业评估选择适应症。
自体脂肪的处理技术主要涉及从脂肪抽取到移植前的准备过程,不同技术旨在提高脂肪存活率、纯化效果或满足特定临床需求。以下是常见的处理技术分类及说明:
1. 脂肪抽取技术
传统负压抽吸(Manual Liposuction)
使用低负压吸引器(如10–15 mL注射器)轻柔抽取脂肪,减少细胞损伤,适合小剂量脂肪采集。
水动力辅助(Waterjet Assisted, WAL)
通过生理盐水喷射分离脂肪组织,减少创伤,但可能稀释脂肪浓度。
超声波辅助(UAL)或激光辅助(LAL)
利用能量液化脂肪后再抽取,可能增加脂肪细胞损伤风险,需谨慎用于移植。
2. 脂肪纯化技术
静置沉淀法(Gravity Sedimentation)
通过自然分层去除水分、油脂和血细胞,操作简单但效率较低。
离心法(Centrifugation)
常用低速离心(如1200–3000 rpm,3分钟),分离各层杂质,需避免过度离心导致细胞破裂。
过滤法(Mesh Filtration)
使用专用滤网(如100–500 μm孔径)过滤杂质,保留完整脂肪颗粒。
洗涤法(Washing)
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反复冲洗,减少血细胞和游离油脂。
3. 脂肪活化/增强技术
SVF(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提取
通过酶消化(如胶原酶)或机械法分离脂肪中的干细胞和生长因子,与脂肪混合后移植以提高存活率。
PRP(富血小板血浆)添加
将患者自身PRP与脂肪混合,利用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化和脂肪存活。
细胞辅助脂肪移植(CAL)
体外扩增脂肪干细胞后回输至脂肪组织,用于复杂修复或高吸收率部位。
4. 脂肪储存技术
低温冷冻保存
添加冷冻保护剂后储存于20°C至196°C,用于二次移植,但存活率可能降低。
5. 特殊处理技术
纳米脂肪(Nanofat)
机械乳化后过滤,获得含干细胞的无颗粒液体,用于皮肤再生或细微填充。
脂肪胶(SVFgel)
高浓度提纯的脂肪衍生干细胞基质,质地稠密,适合精细部位(如眼周)。
技术选择考量因素
存活率优先级:SVF辅助或PRP可提升效果,但成本较高。
操作便捷性:静置法适合小剂量,离心法更高效。
临床需求:大体积填充需高纯度脂肪,精细修复可选脂肪胶。
每种技术均有优劣,需根据患者条件、医生经验及临床目标综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