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胸手术前的医生手动检查(即临床触诊)是术前评估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乳房和胸部组织的现有状态,确保手术安全并制定个性化方案。以下是医生检查的重点内容:
1. 乳房组织基础评估
软组织质地:检查皮肤弹性、厚度及松弛度,判断是否需配合皮肤收紧术。
腺体/脂肪比例:触摸乳腺组织的分布密度(致密型腺体可能影响假体选择)。
潜在肿块:排除纤维瘤、囊肿等病变,必要时建议先进行超声或钼靶检查。
2. 胸廓结构测量
胸骨形态:识别鸡胸、漏斗胸等畸形,可能需调整假体植入层次或手术方式。
肋骨轮廓:评估胸壁弧度,确保假体底盘宽度与胸腔匹配。
3. 关键解剖标志确认
乳房下皱襞位置:标记现有皱襞位置,决定假体植入后新皱襞的定位。
乳头间距:测量对称性,辅助设计假体放置的居中度。
乳腺下极饱满度:评估是否需通过假体形状矫正乳房下极空虚。
4. 肌肉及筋膜层评估
胸大肌厚度:决定假体置于肌肉下(胸大肌后间隙)还是腺体后。
肌肉分离度:检查胸大肌下缘的附着情况,预判双平面手术的可行性。
5. 对称性与下垂分级
Volumes差异:用手掌对比双侧乳房体积差异,可能需选择不同尺寸假体。
下垂程度:根据乳头与乳房下皱襞的关系分度(轻度/中度/重度),判断是否需联合悬吊术。
6. 特殊注意事项检查
包膜挛缩风险:触诊原有假体(修复手术时)的硬度(Baker分级)。
组织覆盖度:测量乳腺和软组织对假体的覆盖能力,避免术后轮廓显形。
为什么这些检查必不可少?
安全底线:排除乳腺疾病、血管异常等手术禁忌症。
效果保障:数据结合触感,精准选择假体型号(如圆形/水滴形、光面/毛面)。
并发症预防:识别组织薄弱区,避免术后血肿、移位或双泡畸形。
建议术前与医生充分沟通检查结果,明确自身组织特点对手术效果的影响。部分案例可能需结合MRI或3D成像技术辅助评估。
在隆胸手术前后,医生进行手动检查(即体格检查)的时间点及目的如下:
1. 术前检查
初次咨询时
医生会通过触诊评估你的乳房和胸部组织状况,包括:
乳房基础条件:皮肤弹性、组织厚度、对称性、是否存在下垂或异常肿块。
胸壁结构:肋骨、胸肌的形态,判断假体放置位置(胸肌后或乳腺后)。
乳腺健康:排查乳腺增生、囊肿等,必要时建议术前超声或MRI检查。
临近手术前(约1周内)
可能再次确认乳房状态,确保无临时变化(如炎症、皮肤问题)。
2. 术中检查
假体放置后
医生会手动调整假体位置,确保对称性、自然形态,并检查切口缝合前的触感。
3. 术后检查
早期复查(术后12周)
检查切口愈合、假体位置、是否有血肿或感染迹象,初步评估恢复情况。
稳定期复查(术后13个月)
定期触诊确认假体是否移位、包膜挛缩(手感变硬)等并发症。
长期随访(每年1次)
监测假体状态(渗漏、老化)及乳腺健康,建议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超声)。
假体类型影响检查频率:毛面假体可能需更频繁监测包膜挛缩风险。
自我检查:术后需学会自检,发现异常肿胀、疼痛或形状改变及时就医。
医生沟通:不同医生可能有个性化检查安排,遵循其具体指导。
如有疑虑或特殊健康状况(如乳腺疾病史),务必提前与医生详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