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脂手术前进行皮试(如麻醉药物或抗生素的过敏测试)时出现过敏反应,可能与以下机制和因素有关:
1. 麻醉药物过敏
局麻药成分:抽脂常使用利多卡因等局麻药,部分人对其中的酯类局麻药(如普鲁卡因)过敏,因其代谢产物可能引发免疫反应。
添加剂:麻醉药中可能含防腐剂(如对羟基苯甲酸酯)或肾上腺素,这些成分也可能导致过敏。
2. 抗生素过敏
术前预防性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是常见过敏原,皮试时可能触发速发型过敏反应(IgE介导)。
3. 其他药物或消毒剂
碘伏/酒精:皮肤消毒剂中的成分可能引起接触性过敏。
乳胶:手术手套或器械中的乳胶蛋白可能导致迟发或速发过敏。
4. 个体因素
过敏体质: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哮喘或湿疹者风险更高。
假性过敏反应:某些药物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非免疫机制),表现类似过敏(如局麻药中的肾上腺素反应)。
5. 皮试操作问题
极少数情况下,皮试本身可能因注射技术或药物浓度不当引发局部或全身反应。
如何应对?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等。
改用替代药物:如对酯类局麻药过敏,可换用酰胺类(如利多卡因);避免已知过敏的抗生素。
紧急准备:手术室应备有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等急救措施。
注意区分过敏与毒性反应
过敏: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与剂量无关。
毒性反应:因药物过量(如局麻药血浓度过高)导致头晕、抽搐等,需鉴别。
若发生过敏,需立即停止用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术前完善的评估和沟通是预防的关键。
皮试(如青霉素、头孢类、结核菌素试验等)后出现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测试物质的异常反应,其不良反应可从轻微到严重不等。以下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一、常见过敏反应类型
1. 局部反应
表现:注射部位红肿、硬结、瘙痒、疼痛,直径可能超过5mm(如结核菌素试验)。
处理: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可自行消退;避免抓挠,冷敷缓解瘙痒。
2. 轻度全身反应
表现:荨麻疹、皮肤潮红、轻度瘙痒、鼻塞或打喷嚏。
处理: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观察症状是否加重。
3. 中度至重度反应(需紧急处理)
速发型过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
表现:迅速出现的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喘息、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头晕等,可能发展为过敏性休克。
高危药物:青霉素类、头孢类皮试时易发生。
延迟型反应(Ⅳ型超敏反应):
表现:皮试后数小时至48小时出现局部水疱、坏死或全身皮疹(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
二、紧急处理措施
1. 过敏性休克(最危急)
立即行动:
停止用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
肾上腺素(首选):大腿外侧肌注0.3~0.5mg(成人),必要时5~15分钟重复。
平卧、抬高下肢,快速补液。
吸氧、心电监护,送急诊抢救。
2. 严重皮疹或喉头水肿
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和抗组胺药。
三、注意事项
1. 皮试前评估:
询问过敏史(尤其是同类药物或交叉过敏原)。
哮喘、特应性体质患者风险较高。
2. 假阳性/假阴性风险:
皮肤划痕症、激素使用等可能干扰结果,需结合临床判断。
3. 观察期:
常规皮试后需观察20~30分钟,但延迟反应可能数小时后出现,需告知患者及时就医。
四、预防建议
严格皮试操作:使用新鲜配制的试液,规范注射剂量。
备急救设备:皮试场所应配备肾上腺素、氧气等抢救物品。
记录与警示:明确记录过敏药物,避免再次接触。
若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尤其是呼吸或循环系统问题,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