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牙龈发炎(牙龈炎或轻度牙周炎),合理用药和科学护理是关键。以下是分步建议:
1. 先明确原因
牙龈发炎通常由牙菌斑堆积引起(如清洁不足),也可能与激素变化、糖尿病、维生素缺乏或某些药物有关。若伴随以下情况,建议立即就医:
严重肿胀、流脓、发热
牙齿松动或剧烈疼痛
反复发作或持续超过1周
2. 首选局部抗菌药物(非抗生素)
推荐方案:含氯己定的漱口水(如0.12%葡萄糖酸氯己定):每日2次,连续使用1周,减少菌斑和炎症。
局部消炎凝胶(如丁硼乳膏):涂抹患处,缓解红肿疼痛。
优点:直接作用于炎症部位,避免全身用药副作用。
3. 口服药物(需谨慎使用)
适用情况:急性感染或局部治疗无效时,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止痛消炎)
抗生素(仅限细菌感染):
甲硝唑(针对厌氧菌)
阿莫西林(广谱抗菌)
注意:抗生素需按疗程服用,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
4. 辅助家庭护理
正确刷牙:使用软毛牙刷,巴氏刷牙法,每日2次。
牙线/冲牙器:清洁牙缝,减少菌斑。
温盐水漱口:每日3~4次(一杯温水+半勺盐),缓解炎症。
避免刺激:戒烟酒,少食辛辣、过冷过热食物。
5. 何时必须看牙医?
牙龈出血、口臭持续超过1周
牙龈萎缩或牙齿敏感
备孕或孕期牙龈问题(激素变化易加重炎症)
轻度炎症:局部漱口+加强口腔清洁,观察3天。
中重度或无效:及时就医,可能需专业洁牙(如超声波洗牙)或进一步治疗。
注意:药物仅缓解症状,彻底治疗需消除病因(如清除牙结石、改善口腔卫生)。
牙龈发炎肿痛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具体可分为局部和全身性因素:
一、局部原因
1. 牙菌斑和牙结石
细菌感染:牙菌斑中的细菌(如厌氧菌)代谢产生毒素,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如牙龈炎),表现为红肿、出血。若长期不清洁,会形成牙结石,加重炎症。
发展后果:可能进展为牙周炎,导致牙龈萎缩、牙齿松动。
2. 口腔卫生不良
刷牙不彻底、不使用牙线,导致食物残渣滞留,滋生细菌。
3. 机械刺激或创伤
刷牙用力过猛、牙签使用不当、牙齿矫正器摩擦等造成牙龈损伤。
龋齿、牙齿折断等导致的锐利边缘长期刺激牙龈。
4. 智齿冠周炎
智齿萌出不全时,牙龈形成盲袋,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引发周围软组织红肿化脓(常见于下颌智齿)。
5. 其他局部因素
不良修复体(如不合适的假牙边缘压迫牙龈)。
口腔溃疡或疱疹性龈口炎(病毒感染)。
二、全身性因素
1. 激素变化
妊娠期、青春期或月经期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加重牙龈对菌斑的反应(如妊娠期牙龈炎)。
2. 营养缺乏
维生素C缺乏(坏血病)导致牙龈脆弱易出血。
维生素B族缺乏可能引发口腔黏膜炎症。
3. 系统性疾病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合并感染,牙龈炎更难愈合。
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可能导致牙龈自发性出血。
免疫缺陷:如HIV感染者易伴发牙龈病变。
4. 药物影响
某些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可能引起牙龈增生。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三、其他诱因
吸烟:烟草中的化学物质抑制牙龈血液循环和免疫反应,加重炎症。
压力与疲劳:免疫力下降时,口腔细菌更容易引发感染。
过敏反应:某些牙膏、漱口水成分可能刺激牙龈。
1. 紧急处理:
用温盐水漱口缓解肿胀。
局部涂抹消炎凝胶(如丁硼乳膏)。
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刺激。
2. 就医指征:
持续疼痛超过3天、化脓、发热或张口困难(提示感染扩散)。
反复牙龈出血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需排查全身性疾病)。
3. 日常预防:
正确刷牙(巴氏刷牙法)+ 每日使用牙线。
每年12次洗牙清除牙结石。
控制血糖、戒烟、均衡饮食(多摄入维生素C、K)。
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建议尽早就诊口腔科,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牙周组织不可逆损伤。